□记者 姚耀富
对炼化市场行情起着根本作用的国际油价,去年经历了戏剧性的大起大落。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尽管也经历反反复复,几乎每天都在变化,仅从3月初以来看,从39.97美元起涨,在3月12日涨了11.1%,到月底跌了7.6%,4月2日又飙升近9%,目前在每桶50美元附近徘徊。总的来说,相对于去年后期,国际油价今年以来还是处于回升态势。
国际油价未必大涨
油价回升之路还能走多远?高油价时代会重新来临吗?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对此持谨慎态度。全球主要能源交易机构之一的高盛集团在最近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今年国际油价平均为50.20美元。报告认为,此轮原油价格的周期低谷已经过去,高于预期的欧佩克减产幅度已令油价不可能再降到每桶30美元以下。但会不会大涨呢?高盛的观点是未必。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不振,2009年全球原油需求量估计比2008年减少170万桶。尽管随着经济的复苏,这个降幅可能会缩小,但回到曾经的高需求时代,不可能是马上的事。油价疲软的持续时间尚难预料,油价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大幅上升。国家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秀芝认为,近期油价攀升,与美国刺激经济政策及对美元长期贬值的忧虑有关,大量货币投入市场,在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形成了对资源的投机。由于当前国际石油市场需求不旺,库存不足,短期内恐怕难以持续冲高。预计国际油价全年会在每桶40美元到60美元之间波动。
从1999年初到2008年,国际油价经历了幅度最大、历时最长的一轮牛市,价格从每桶15美元上涨到近150美元,历时110个月,超过了1973年至1981年油价实际上涨周期。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长的牛市过程与接下来的一个相对长的熊市过程是对应的,在每一次规模不等的牛市周期之后,是一个对应的熊市周期。在1973年至1981年那次上涨之后,油价经历了长达6年的熊市。考虑到原油资源愈来愈紧和需求总体增长的趋势,这次油价下跌造成的熊市估计不会像刚刚经历的牛市周期那么长,但两三年时间恐怕还是可以预期的。
多重因素影响油价
油价涨跌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行情周期因素,除此之外,还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关国家政策、美元状况、投机资金进出、股市行情等等,都会对油价产生作用。3月23日纽约和伦敦原油市场价格之所以分别上涨1.73美元和2.25美元,创出近4个月来新高,是因为美国政府当日公布了清理金融机构“有毒资产”的最新举措,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大增。石油资源国政策对油价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当油价过低时,他们必然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联合起来通过限产等途径来维持油价的稳定和上升。目前美元坚挺的局面可能逆转,美元或许会继续贬值。届时,油价很可能会随之上涨。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石油期货市场泡沫被挤出,预计会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因素会进一步增强,进而推高油价。但如果股市行情上扬,倾向于快速获利回吐的投资者也会从油市上抽走资金,造成油价的下跌。
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在保持一定基本面的同时,频繁调整恐怕不可避免。作为炼化企业应该适应这样的调整,作出灵敏的反应,以寻求效益的最大化。
消息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