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温州就沸腾起来。提着公文包冲进电梯的外来客,打着哈欠通着手机的女店主,光着半个身子簇拥在街头的拉脚工,背着编织袋刚刚从批发市场走出来的小商贩……
这些人都是小人物,“而一段沸腾激扬的故事,注定要从这些小人物开始,单个小人物汇成一股潮流,一种趋势,甚至形成一种格局,左右温州经济发展的方向。”周德文在《温州困局》中写道。
但现在,这位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也困惑着,“温州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尽管媒体上出现了一些比较乐观的论调,但从最基层来看情况还很严峻,温州中小型企业停工和半停工的数量比去年3月份还要严重,至少达到30%以上。”周德文说,“很多企业开工不足,原来有三条流水线现在只开启一条,有的企业是一三五上班,二四六停工,有的干脆完全停工了。”
这是从未有过的情况。
虽然温州经济也在不停地进行疗伤和修复,但温州的民营经济模式注定了未来温州发展艰难的突围。
受伤很深
今年一季度,温州GDP增长率只有2.5%,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浙江省排名靠后。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之前,温州经济已经开始下滑,去年3月份,周德文就告诉记者,温州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2009年初,金融危机扩散加大了对温州企业的打击。“朋友圈子经常开一个玩笑,说以前打电话给某企业老板,电话肯定接,现在打过去突然不接,他的工厂肯定停掉了。”温州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中心部主任潘志宠说。
现在,情况似乎更严重了些。据周德文介绍,温州中小型企业停工和半停工的数量至少达到30%以上。
制鞋是温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之一。去年上半年,很多制作鞋垫、鞋铁、鞋跟和鞋帮为主的企业的主营业务下降了30%以上,部分鞋垫企业下降幅度达到50%,现在当地人告诉记者,更多鞋类加工企业在倒下。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服装、打火机、眼镜等产业。这些都位列温州所谓的十大基础产业中。
相反,温州另外一些行业如汽摩配产业在这一轮金融风暴中却没有多大的损失,“比如说泵阀、电子、电器、仪表等行业比原来还有一些增长。”周德文说。
同时,在同一个行业里面,企业的性质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会有差异。
“以外贸为主业的企业受到的伤害最大,现在他们基本上在生存线上挣扎,而以内贸为主的企业处于修复阶段。”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方小波说,比如报喜鸟外贸比例只有10%左右,同样的,康奈集团副总经理周津淼先生也告诉记者,康奈的外贸比例也在10%左右,这两家公司受到的影响都比较小。
而在同一性质的企业中,企业规模则是决定生存状态的关键因素。
温州乐清县有很多做电器的小企业,当地一些人告诉记者,“以前形势好的时候,很多中小企业都加班加点,现在都没有机器开动的声音。”
比起周边同类型企业,华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形势就好很多,公司总经理陈邦奎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市场形势就好多了,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应该说对温州电器产业有一定拉动作用。”
“东方不亮西方亮。”报喜鸟公司的方小波也如是说,他告诉记者,“今年2-3月份公司比较艰难,但到4、5月份公司业务就开始反弹,从6月份看,业务增长量基本与4、5月份持平。”
类似现象在鞋业中表现更明显,虽然现在仍有不少小鞋厂倒闭,但康奈、奥康这类大型企业发展仍比较乐观,周津淼还表示,今年公司营业额会比去年21亿争取增长5个点。
疗伤、修复、整合
目前多数温州企业处于自我疗伤和修复阶段。
“整体上企业仍旧比较艰难,一方面,经济危机之后企业的资产缩水,库存减少过程中现金流减少,银行支持力度也弱,所以目前企业都很弱。”温州瑞豪投资担保公司总经理周化平介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投资过大,很多企业投资房地产,这类扩张多,大企业受到伤害比较大”。
张进法就是一个外贸服装加工企业的股东,公司名称叫“大收集”,公司主要在温州各地采购服装样板,提供
给外商,一旦样板被外贸选中,公司就会在温州当地选择企业定做。
“今年4月份是最为困难的时候,现在情况比以前好很多,总算维持住了,也不用削减公司员工了。”张新法说,“目前公司主要客户还是老客户,只是以前一个集装箱的业务,现在是半个集装箱了。”对于公司是否可以转向内需发展?张进法直摇头,“内需更难做,因为国内的款式经常变,经常一个款式设计好了,就已经过时了。”
同样是服装行业,规模较大的报喜鸟修复过程就快很多,目前公司正在准备增发融资,募集到的资金将用于开设新店面。“这正如一个哑铃,两端是销售和研发,中间是生产,温州企业的生产能力都够了,所以主要发展销售和研发。”公司董秘方小波说。周津淼也表示,一旦金融危机情况稍微好转,市场情况好转,公司就扩大促销活动,公司品牌宣传力度就要加大。
与其他企业沿着原有的生产链发展模式不同,过去几年华仪电器转型相当成功,由于重点发展新能源项目,华仪电器成为温州当地少数的新能源政策的受益者。
“我们做了很多项目,”公司总经理陈邦奎说,不过他也表示,“国家4万亿的投入,国有企业拿的蛋糕可能要多一些,比如新能源招投标,大部分都放给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拿到的也就是一点点,有些民营企业招投标过程中就被淘汰了。”
疗伤和修复过程中,温州很多企业也在进行兼并整合,“打火机行业由原来的4000多家降到现在不到100家,这100家也在整合,有些龙头企业去兼并一些小企业,从行业来可能有所萎缩,但是从某一些企业,特别是优势企业来讲,其市场份额还在增加。”周德文说。温州商业银行潘志宠也告诉记者,很多企业选择了“抱团取暖”,去年温州银行就帮助6家搞服装和外贸的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集团。
除了整合之外,温州一些企业主开始转型,在从上海去温州的飞机上,中和商事株式会社的营业部部长顾梅林提着几个纸袋子,“现在不是提节能环保么,我们这些纸袋子样本都是从德国最好企业定制的,现在就去温州洽谈厂商定制。”同一架飞机上,上海震坤商行的客户经理也告诉记者,他们的客户中很多温州企业都转向细分类行业的加工,“比如我们一个客户做单向器,公司产品占据温州发动机市场的绝对份额,还有一个客户做穿刺线夹的,公司致力建立整个行业标准。”
“不少走细分路线的企业转型还是蛮成功的。”温州商业银行潘志宠说,“像永嘉县的一个企业,公司原来是做服装的,最近成立了高档面料的公司,既降低了成本,又寻找到了新的方向,这是双面结合。”
在企业疗伤、修复和转型过程中,资金缺乏仍是大问题,虽然温州的资金很多,但温州民间借贷月息仍在3%左右,折合年利率达到36%。
为了支持企业发展和转型,年初当地政府就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温州商业银行去年贷款余额80亿元,今年上半年放贷规模已经达到90亿元,其中有30亿元是与担保公司合作投放的,而且银行还首次把知识产权作为抵押品。
“下半年我们还要加大力度,我们单位已经下发的指导意见,包括给下面定任务,员工拓展企业家数要与考核挂钩。”潘志宠说。
业务下降和融资增加导致温州企业负债率在增加,“很多企业以前都不融资,他们说因为以前经济好,家里有实力,但现在这些企业也开始向银行融资。有些企业平常有200万流动资金够了,今年要300万或500万。”潘志宠说。
艰难的突围
从现在看,温州经济短期困难或可以解决,但是温州经济中长期突围却无方向,率先走出市场化之路的温州反而被成就其辉煌的模式所束缚。
在《温州样本》一书中,周德文描述了过去30年温州经济发展的历程,1978年,市场大闸被打开,就有这么一群小人物,他们基于对财富的渴望,抓住计划经济的软肋,成为市场经济开拓者,当时形成了包括五金大王、矿灯大王、螺丝大王、合同大王、旧货大王、目录大王、翻砂大王、线圈大王、胶水大王、电器大王在内的八大王。
之后,温州百万营销大军下全国,这些活跃在960万土地上大大小小的人物点燃了温州民营经济的熊熊大火,这个模式被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描述为“小商品,大市场”温州模式 ,即以个体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模式。
温州模式的弊病便是市场无序,一开始,在温州出现过大量违反市场规则的现象,假冒伪劣一度成为温州商品的代名词,之后温州企业纠正了自己的行为,几度波折后重新赢得了市场。
现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不可避免地再次波及到温州,温州的民间经济是否再次完成突围?
实际上,温州现有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格局已经拖慢了温州经济发展的脚步,在全国都在进行投资大跃进拉动经济增长率的时候,温州却远远落后全国和浙江其他地区。
“温州当地的软实力不是差,而是很差。”当地金融机构一位人士抱怨,周德文也举了例子,“前不久当地有一个很好的企业,突然来了三四个税务说要查账,把公司旗下六七个分公司的账全部拿到税务局,但是查了一周说什么问题都没有,企业认为政府根本就没有在困难时体谅他们。”
软实力差还体现在企业发展面临着融资难、隐形成本高上面,“目前温州土地成本很高,人力成本高,很多企业发展起来就会转移出去,我们有机会也想去上海那些地方发展。”当地的一个小业主说。
同时,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和转型中,温州的转型却面临“温州模式”的挑战。
“在温州,你可以看到三种特殊现象——出租车的拼车、咖啡馆吃水煮鱼、家族纽带特别重”,银河证券温州分公司总经理钟小军说,这些都说明温州人比较务实和注重家庭纽带。
务实导致当地很多企业对于转型不积极,“转型升级一般都发生在企业正常发展时,一旦等到企业身体出问题再去转型升级,等于是雪上加霜,转不好等于死亡。”当地很多企业主表示。
注重家庭纽带也成了温州经济发展的挡路石,“我们都是家庭作坊,大家只看见眼前利益,因为新技术风险和时间成本比较高,所以不愿意引入新的技术。”一些企业主表示,“由于多数企业都属于家族企业,股东关联关系导致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十分艰难。”
由于上述问题,温州当地一些协会的会长认为 ,“温州可能会走出困境,但不是今天,至少3-5年,从更长时间看,温州本身发展受到更多的挑战,温州经济有可能突围出去,有可能突围不成功。”
消息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孙健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