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整理剂系列产品
喷胶系列产品
溶剂系列产品
生粉胶系列产品
PU胶系列产品
药水糊(接枝胶)系列产品
万能胶(氯丁胶)系列产品
PU PVC处理剂系列产品
TPR处理剂系列产品
橡胶处理剂系列产品
EVA处理剂系列产品
特殊处理剂系列
硬化剂系列
友情链接
中国服装网
搜鞋网
中国时尚品牌网
中国制鞋机械供应上网
广州展会-第十九届广州国际鞋类皮革展
鞋品牌世家网
鞋料中国企业黄页
广州鞋城在线
东豪top-hope的空间
中国服装鞋帽网
中国辅料网
中国皮革网
中国胶水网
环球鞋网
百度搜索
新闻动态
打造“湖南的东莞”
文章来源:东豪树脂 | 时间:2009/11/3

    东莞——全国著名的现代工业制造业基地,一个创造“世界工厂”奇迹的洼地,一颗镶嵌在南国的璀璨明珠,光彩夺目。

   道县——东莞西北方向四百公里的湘南边陲小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全县人民发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比较优势,坚持“园区兴工”,工业经济破茧成蝶,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拥有2300年历史的古城道州,谱写出承接产业转移和振兴工业的传奇。

   请看一份喜人的数字报告:全县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目前全县共引进各类工业项目164个,已建成投产85个;工业税收从几十万元起步,发展到今年预计完成6000万元,明年将突破一个亿,5年后工业税收将达到5亿元以上。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荣誉:道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蓝宁道新”加工贸易区重点县、全省50个创业基地县之一。一位省领导考察这个地处五岭腹地的湘南山区小县的工业时,禁不住脱口称赞:道县犹如“湖南的东莞”,诠释了创办大工业的发展之路。

   建设篇:大手笔构建大园区   工业发展离不开平台载体,要想聚集工业,必须打造工业发展“洼地”。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激烈争论,经过反复权衡论证,近年来,道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位于县城207国道与省道323线交汇处,与县城建成区只相连,不相交,没有用地、建设上的矛盾,符合县城的总体规划,且交通便捷,地势平坦开阔,平地工程量小,用电用水方便的县城东北角选址建设工业园,大手笔的规划工业园区的占地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相当于当时县城面积的两倍。

   在省道323线县城至仙子脚镇沿线两侧,曾布局了多家国有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国有企业或搬迁,或关停倒闭,导致大量的厂房和土地长期闲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盘活工业的存量资源,采取了“腾笼换鸟”的模式,把国有企业的闲置土地与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大力引进战略投资商,建设长达30公里的道县工业走廊,与气势磅礴的道县工业园并驾齐驱,联袂演绎道县“工业兴县”的动人乐章。   

     打造一流的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大工业。从建园伊始,县委、县政府就立足这一基本思想,坚持高标准规划、大手笔建设、高档次配套,使之成为全省一流的县域工业园。他们努力探索穷县办工业的路子,想方设法积极筹资,千方百计加大园区投入,确保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认为,启动建设时不我待,没有钱,自己的干部队伍自己拉上来干,坐而论道等不来工业的兴旺,干起来后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古城道县掀开了开创历史的一页。建设中,县长唐湘林为保障工业园区的建设资金,设法拓展融资渠道。通过道县工业投资公司,共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4707万元,拉通了道县工业园振兴路、东洲大道,并完善了其配套设施。县财政土地出让金80%用于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去年5月份以来,县财政投入1900多万元,完善了冶炼工业走廊东升园区、跃进园区的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县政府还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打捆给企业,由企业自主进行厂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用BOT、代建制等民间筹的形式建设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近6年中,道州工业园累计完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7亿元,完成了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完善了路网、电网和给排水管网系统。在工业园附近投资1.1亿元兴建一座日处理污水4万吨(一期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目前,道州工业园已引进项目83个,其中,建成投产18个,在建21个,正在筹建44个;工业走廊已引进资源企业9家,其中投产6家、在建3家。昔日沉寂的荒山坡,变成了一条条花团锦簇的大道,变成了一排排造型优雅的现代标准厂房,一个个布局合理的产业集群企业,一个个功能配套的生活家园。

   招商篇:   大动作承接大转移

   时空变换,沿海产业转移风起云涌;市场无形,金融危机肆虐无惮。面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新机遇,道县县委、县政府矢志不移地把招商引资办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

   枝高巢暖凤来栖。筑巢,就是为了栖凤。为此,招商成了道县各级各部门的必修课。   领导带头抓招商。县“四大家”领导班子,首先自我加压。规定县委、县政府年内必须各引进两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并开工建设,县人大、县政协年内必须各引进一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并开工建设。于是,县“四大家”主要领导都带头“走出去”,秉承热情、真诚的待“客”之道,赢得八方宾客悦来。县长唐湘林一次躺在病床上边打点滴边与客商洽谈的情景,令战略投资者珂莎黛鞋业负责人感动不已,决定兴师整体迁移道县,投资220亿元打造中国鞋都。

   找准兴奋点抓招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与客商寻找共同的“兴奋点”,与客商产生共鸣。去年以来,根据金融危机对产业的影响,县里提出了“与老板共同进行产业整合”的理念,激发客商来道县投资的“兴奋点”。如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珠三角制鞋产业受到冲击,很多小企业关门倒闭,为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产业整合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巨大空间。珂莎黛鞋业具备整合制鞋产业的市场号召力和经营管理实力。但在整合过程中,其面临的“大量用工、用地、融资”压力难以克服。我县基于要引进具备产业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的思路,提出为企业落户提供低成本的“土地”和“员工”,而且以贴息形式为其融资提供帮助。这样与老板一拍即合,引进了总投资220亿元、一期投资9.7亿元的“中泰鼎坤·环球鞋都”。

   抢占信息源抓招商。2008年4月初,县委、县政府在东莞设立驻广东招商办事处,及时掌握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动态,并派出招商小分队,发扬“蚂蝗”精神,成功引进了永州三创、胜进针织制衣等8个项目,合同投资额达4.26亿元。老乡资源是招商的宝贵财富。县里经常组织到各地举行老乡联谊活动,主动联络在外打工的道县籍老乡,挖掘信息源,使他们积极为道县招商引资搭桥牵线。通过本县籍打工能人朱茂牵线,引进了全国最大的仿真首饰生产企业旭平首饰,总投资达1.2亿元。

   盯紧龙头抓招商。县里坚持既抓招商引资,更注重招商选资,建立与中外大型企业“点到点”的联系机制,把引进战略投资者、核心项目作为招商的重点对象,想方设法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以来,先后引进了华新水泥、东圣电子、保税物流园等11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核心项目,实现了在引进上市公司、全国500强、战略投资者、高新技术企业等四个方面“零”的突破。其中全国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华新水泥,在我县投资5亿元新建一条日产4000吨熟料附带7500KV底温余热发电的水泥生产线。

   培育篇:大服务催生大工业   坚持亲商安商,诚信服务,全力构建招商引资的“洼地”,为道县留住了客商,催生出工业产业集群,赢来了大工业发展的春天。

   以让利放权的政策吸引客商。坚持“门槛一降再降,服务一优再优,成本一减再减”,近年来,道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兴办工业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来道投资兴业。为应对金融危机,去年,又相继出台并实施标准厂房补贴、服务项目建设奖励、银企合作奖励、企业人才引进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仅完成今年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一项,县财政补贴资金就达2000万元。同时,坚持诚信招商、诚心留商,坚决履行招商承诺,兑现优惠政策,仅去年返回2007—2008年度企业税收就达1654万元,让客商真正感受到优惠政策的“实惠”和道县招商的诚信。   以诚信双赢的服务留住客商。大力推行项目建设限时办理处理制、项目建设“倒计时”制,提高了项目洽谈、签约、建设的服务质效。对落户企业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门心思服务”的“四个一”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跟踪联系1—2个工业项目,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把286项审批和服务事项纳入到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做到了“一站式”办证、“一条龙”服务。突出帮扶解困,2008年以来,帮助县内企业招录员工4000余人,促成县内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意向性贷款9.96亿元,到位贷款3.36亿元。

   以平安和谐的环境安定客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强力整治,做到生产、建设、经营的零干扰,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消息来源:湖南在线-湖南日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