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商务部公布了我国第一季度对外贸易情况。一季度全国进出口4287.4亿美元,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4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随着全球机的蔓延,虽然受外需、贸易融资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从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进出口连续5个月出现下滑的态势,但3月份外贸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一是出口降幅缩小。当月出口下降17.1%,比前两个月累计缩小4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由降转升,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受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带动,服装、箱包、鞋类、家具出口额在当月还有所增长,分别增长了9.9%、11.7%、7.7%和1.3%。
三是受进口商品量以及价格的双重影响,进口降幅明显收窄。3月当月进口下降25.1%。但也要看到,加工贸易进口下降的趋势仍未缓解。
根据WTO新近发布的《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最大跌幅。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全球需求锐减,特别是美、欧等发达国家出现负增长。二是贸易融资发生困难,缺口达1000亿美元,各国贸易商缺乏周转资金。三是贸易模式发生巨变,经济全球化形成全球生产链,“连锁反应”将扩散到参与该产品生产的多个国家,导致全球贸易的降速、降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四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的萎缩,延长经济衰退的时间。
对此,姚坚表示,受外部需求下降影响,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我们绝不能放松出口,要继续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
关于下一步促进外贸的具体政策措施,姚坚表示,首先要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商务部会为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包括在建立营销网络、注册商标、广告宣传、出口品牌的宣传等方面。其次,进一步增加金融和保险对于大型成套设备的支持。除此之外,商务部也会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进口,支持先进的技术、环保产品、关键的元器件和初级产品的进口,保持进出口贸易的平衡。
来源: 化工易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