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78.jpg 2009年4月13日,我们走进了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同时也是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所在地。公司的很简陋,大多数房子是福利学校的教师,看到更多的是这里的孩子,活泼可爱。他们刚刚吃过午饭,懂事的孩子自己动手洗碗;好学的两个小女孩在中午也不愿意休息,在埋头写作业;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围坐在太阳下嬉戏打闹,看到我们有些害羞,当我拿起相机准备给他们照相时,这些可爱的小男孩用手捂住了脸,害羞地笑着。
我们见到了强巴遵珠和这里的老师卓玛,强巴遵珠有三重身份:民间手工艺人、董事长、校长,瘦瘦高高,穿着朴素,面目慈祥,笑容可掬。看到他我本人,我会忽略他作为董事长的身份,民间艺人和校长的身份更加适合他。
这位外表普通的藏族民间手工艺人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却有着要将西藏传统民间手工艺发扬广大、带出世界的远大愿景;同时还在默默践行着一个孤儿、残疾人父亲、校长的角色,有着一颗最朴实的善心。
1960年,当14岁的强巴遵珠在这个厂子做学徒的那一刻,他是否想到自己的一生都会奉献给了这个厂,奉献给西藏的民族手工艺?他是否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为那些生活无着落的职工谋求生路,从而为孤儿、残疾儿搭起一条通向崭新人生的道路?
转眼39年,他一直默默的坚持着,并将一直坚持下去。
2009年4月13日上午,新浪网与中国西藏新闻网联合邀请西藏著名民间手工艺人,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校长强巴遵珠做客访谈间,以下为访谈实录:
嘉宾:强巴遵珠,西藏著名民间手工艺人,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校长
翻译:卓玛
摘要:
“我当时觉得自己很有必要留在这个厂里面工作,既对得起自己的师傅,也有必要把民族手工业的振兴承担下来。那时留在厂里面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以及妇女,后来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一定要既能把民族手工业发展下去,又能够解决这些人的生活”
“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西藏的民间手工艺品传承下去,同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我们新浪访谈间,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西藏的著名的手工艺人强巴遵珠先生,他也是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强巴董事长你好!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强巴遵珠:今天我代表我们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和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学校,向关注新浪网的各位网友说声扎西得勒。
主持人:谢谢,谢谢。想问一下强巴董事长,您从事这个手工业有多少年了?
强巴遵珠:我是1960年参加工作的,当时年龄在14岁,刚进厂的时候是学习制鞋的工艺。
主持人:您当时就是从14岁的时候就进了这个厂,您之前是跟谁学习呢?
强巴遵珠:在没进这厂之前,拉萨当时有个文艺队,我在那个文艺队里面工作。后来被分配到了制鞋厂。当时有两个老师,我在他们名下当徒弟,当时有八个老艺人,各掌管一些不同的手艺。
主持人:您之前是手工艺人,现在是民族手工业的董事长,您当了董事长之后,手工艺人的身份会弱化吗?
强巴遵珠:当时入这个厂的时候是以鞋匠的身份加入的,当时他在这里面学了四年多。65年的时候,以前这个厂里有个老会计,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来成。后来经过领导的筛选,我被列入到骨干这一块,主要就是学习会计,从65年起就当会计,渐渐的跟实际操作离开了,但是也比较重视民族手工业,还能为民族手工业这一块工作。
厂子最不景气的时候选择留下来
主持人:您能介绍一下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公司吗?它下面还有一个福利特殊学校,二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强巴遵珠:自从60年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在这个厂里,这几十年跟基层社会接触的最为广泛也最多。60-70年代,西藏的民族手工业有些失传了,而且当时也不是很重视,不光是西藏,国内外也一样的。后来国家对民族手工业比较重视,借着改革开放的路子,厂里面一些比较能干的、有经验的、有经济实力的一些年轻人都从厂子里面离岗了,到外面去发展了,自己挣一点钱。
我当时觉得自己很有必要留在这个厂里面工作,既对得起自己的师傅,也有必要把民族手工业的振兴承担下来。那时留在厂里面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以及妇女,后来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一定要既能把民族手工业发展下去,又能够解决这些人的生活。于是在这个时候把原来的鞋业厂改变成了城关区的民族手工业综合厂,那时叫福利综合厂。这样的话我的这个厂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因为在工作中大部分跟残疾人和孤儿打交道,于是觉得很有必要在这个福利企业性质上再办一个学校。
主持人:于是有了今天的彩泉福利学校。
强巴的福利学校为西藏特殊教育事业尽了一份努力和贡献
卓玛:他在担任福利企业厂长的时候,就创办了一个以残疾人和孤儿为主的特殊民族手工业学校,当时是民族手工业学校,是半工半读性质,也就是半天学习半天学技术。这样既能够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同时又能够让他们学到一定技术,这样他们就能够养活自己。出于这个想法就办了最初的拉萨残疾人福利学校。
主持人:您这个学校办了有多久了?这个学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强巴遵珠:我们这个学校是1993年办的,也就是最初创办的以残疾人和孤儿为主的一个特殊学校。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这些孩子半工半读,会学半天文化知识,然后再学一些技艺,他们学的技艺就是制作手工艺品吗?
强巴遵珠:我们最初也就是93年办的时候,那是试点,是半工半读的性质。目前的话就是完小,与完全小学一样的性质。当时我们办民族手工业学校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因为当时这个厂转过来的时候是以鞋业为主,工种只有一两种,后来我们就根据残疾学生的生理状况和他们的一些需求,从社会上聘请了一些缝纫大师,就是西藏最有名的缝纫大师;还有一些绘画老师,两三个老师带一些徒弟,因为当时绘画找工作比较容易;此外还有木雕。当时是根据他们的要求办了这几种工艺,所以这上面费的工夫比较多。目前是完小,就是让他们继续上学、读书。
主持人:读书为主。
卓玛:我们会一直供他们读大学,承担他们所有的经济费用。另外对于那些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如果他们想留在厂子里工作,我们会安排他工作;如果愿意到外面去发展的话,我们还给他们一些帮助。
主持人:那咱们这个经费主要来源于哪里呢?
强巴遵珠:像我们福利有限公司大部分都是残疾人,他们主要就是自己生产东西,自负盈亏,自己工作自己挣钱。学校这一块,因为大部份都是残障儿童和孤儿,所以我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福利厂的利润,从纯利润里提取3%作为学校的生活保障金;第二个就是我们的部分学生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城镇最低低保金;第三就是一些媒体和一些旅客到我们这里来购买东西的同时,会提供一些捐赠。
强巴遵珠最大的愿望:让藏族手工艺品传承下去走向世界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个展厅里有很多民族手工艺品,您给我们介绍有藏纸,还有藏戏的面具是吗?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藏纸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这些在藏民日常生活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强巴遵珠:藏纸是我们西藏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东西,是必需品,从以前到现在都离不开藏纸:小孩做风筝的纸是藏纸,一些上等品也会使用藏纸,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些书写都要用到藏纸……所以藏纸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东西和离不开的东西。
另外目前来西藏旅游的人们想了解它的人文历史及其生活习俗,所以我们就利用藏纸做了各种工艺品,有一些仿古的,也有一些根据市场的需求做的工艺品,就是让他们在了解西藏的同时,也能够真正的了解我们西藏的历史和文化。因为西藏的藏纸历史比较长了,所以觉得有必要把这个宣传出去,能够把藏纸宣传出去,就是把西藏的文化宣传出去。
主持人:这个主要用于什么呢?
强巴遵珠:像这个藏纸以前是没有的,以前大部分都是单色的:纯白或者纯黑。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做了这种仿皮的,仿皮藏纸主要用于做各种包装,另外还可以在这种纸上画唐卡,销到世界各地的话,很受欢迎。另外一些人觉得藏纸的文化比较悠长,历史也比较长,所以觉得有必要收藏,在收藏这一块也很有必要。
主持人:收藏。你刚才也说,就这个藏纸同时也可以起到环保的宣传作用是吗?
卓玛:对啊,我们有些人喜欢用些皮子,而我们这个仿皮藏纸可以代替皮子,我们也是提倡能够环保,增强环保意识。
强巴遵珠:今年6月份我们要参加首届旅游纪念品大赛。所以我们搞了一个创新,就是用这种仿皮的藏纸,做了一个人体模特的藏装去参赛。
主持人:谢谢您刚才给我们介绍这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刚才您也提到,说藏纸是藏族文化一个典型代表,您也希望通过藏纸来宣传咱们的藏族文化,它背后具有怎样的文化的内涵?
强巴遵珠:西藏文化历史特别长,民族手工业这一块文化也非常长。我们现在在写一本书,叫《藏纸》,现在我们论证这一块都已经完了,正在请北京出版社给我们定稿,我们的网友可以通过《藏纸》了解这一块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个就是藏靴,虽然我们现在穿的都是现代的鞋子,但藏靴同样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我们的藏靴它有等级,别人一看到你穿了这个鞋子,就知道你是什么身份,是什么学问;你是贵族、富人还是平民,这些都能够从鞋子里一目了然。我们下一步计划就是针对藏靴写一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的同时了解西藏的手工艺和文化。
强巴遵珠:民族手工艺都比较深奥,所以说我们能够从做的这些东西和一些实物里面能够看出来背后究竟是什么学问?它是哪个地方的?我们西藏民族手工业特点很多,优点也很多。比如我们拿一个寺庙里的僧人来说,从他的衣着打扮里面我们就能知道他的学识有多高,他的学位有多高;能够从他的靴子看出他的等级。
主持人:现在西藏地区的一些民间手工艺品在民间的传承情况怎么样?现在民间手工艺人大概有多少?他们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强巴遵珠:就发展民族手工艺这一块很有必要。目前传承人具体不知道有多少。但是政府现在在着手抓这一块,这很有必要,尤其在传承人的培养这一块。这已经是很迫切的事情了。政府部门应该更加加大支持力度。
主持人:要加大支持,加大资金或者人力上的支持。咱们也有很多手工艺品是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你觉得申请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手工艺品的保护有着怎样积极的作用?
强巴遵珠:西藏的民族手工艺这一块,现在我们西藏一些单位也在陆陆续续申请国家非物质遗产,藏纸已经是申请并已批准,我们非常高兴,心里得到了安慰,非常高兴。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政策和一些优惠政策,能够实际落实到生产企业或者一些继承人那里,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作为一个藏纸的传承人,我觉得对传承人有必要进行多样化的培训。一些非物质文化的政策法规化,也应该实实在在落到位,这样的话对今后的一些开展工作也会更加完善。
主持人:我听说咱们还成立了一个手工艺研发中心是吗?那咱们这个研发中心主要是做什么的?
强巴遵珠:我们城关区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发展民族手工艺这一块做工作,目前我们做的就是在着手于挽救。我们目前成立了两个组:一个组到各个乡村收集一些民族手工艺资料和一些四川的工艺品资料。第二就是有个专家组,专家组主要是针对我们西藏的藏纸、还有鞋、帽,这些书的内容比较丰富,带图片,带说明,还有一些制作工艺,全部都展现出来了。第三个就是我们到市场去征求一些旅游者的意见和一些要求,把我们西藏民族手工艺中一些大的东西、一些实物制作成小的、比较容易携带的工艺品。第四,我们接受一些更多的订单,让我们的同行能够在接受订单的同时,也能够生产出一些效益来。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强巴董事长你现在有继承人吗?
强巴遵珠:目前我没有什么传承人,但是在传承这一块比较下工夫,藏纸这一块我们有六名比较年轻的学徒;藏靴这一块,我们目前有个老艺人,他也在带三个徒弟。
我有信心也有决心传承我们的手工艺品。因为我们这里面的产品比较多,质量也比较好,能够让旅游者到我们西藏来旅游的时候,不仅看到的是一些纺织品,而且希望能够在市场上看到真正的西藏民族手工艺产品。鉴于这种情况,我觉得要完成这个任务,虽然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条件,但是还要有些部门的配合和一些帮助,才能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西藏,也同时能够真正看到西藏的民族手工艺产品。
主持人:也就是您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下去,同时走向各地,走向世界。
强巴遵珠:走向内地,走向世界。
卓玛:他从60年从事民族手工艺,对民族手工艺特别钟爱。所以他觉得这一生自己很有必要把这个事情做好,也希望在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能够把西藏的东西带出西藏,带向国外,我们城关区研发中心的口号就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信息来源:新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