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开局不乐观 工信部力促二季工业企稳回升
"二季度是生产的黄金季节,也是扭转工业增速下滑企稳回升的重要阶段。"昨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确保二季度工业平稳增长的通知》,要求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全力做好二季度工作,巩固止降转升势头。
工信部在通知中指出,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初步扭转了增速过快下滑的势头,部分行业和地区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但工业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还不能轻言见底。为此要全力做好二季度工作,确保工业在提高质量前提下,巩固止降转升的势头。
工信部对各地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六点要求,如全面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千方百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
出口、消费或制约工业运行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此表示,二季度通常是工业生产运行比较正常的时期,除了5月份有节假日,其余时间工作日气温都比较正常,有利于建设项目开工运行。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二季度的投资规模将比一季度大得多,投资拉动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鲁政委同时强调,二季度通常不是出口的旺季,出口形势将非常严峻;二季度通常也是消费回调的时候,"一季度有春节等节假日,二季度这方面会受到一些影响。"外贸出口和国内消费是二季度我国工业运行面临的两个不利条件。
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额同比下降19.7%,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3.9%。张永军认为,二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尽管受出口退税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出口在二季度下降势头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仍难明显好转。
与此同时,一季度我国消费品市场增速走低。鲁政委预计,4月份我国零售增速小幅将下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上月持平,预计为14.0%到15.0%。
4月工业增速或再度下滑
二季度工业运行状况的开局并不是非常乐观。从3月份后20天开始,每旬用电量持续下滑,一直延续到4月20日前后。"这预示二季度的开局月情况并不乐观。"鲁政委说。
一季度,工业增速在今年1~2月快速回落到3.8%后,过快下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3月份增长8.3%。工信部指出,各行业增长仍处低位。张永军预计二季度我国工业总体情况是仍在低位运行,但整体情况比一季度略好。鲁政委预计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比3月份单月水平低,再度下滑至8%以下。 (每日经济新闻)
发改委:09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形势 仍不容乐观
2009年2月份外贸形势分析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延续了去年11月份以来的下滑态势,出口跌幅加深,进口跌幅减缓,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一、1-2月外贸运行基本情况
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266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7.2%。其中出口1553.3亿美元,下降21.1%;进口1114.4亿美元,下降34.2%。累计外贸顺差438.9亿美元,增长59.4%。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进出口调控措施,努力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在进出口税收政策方面,先后5次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或下调粮食、棉花、部分化工产品等产品的进出口关税。在加工贸易政策方面,暂停加工贸易限制类保证金台帐实转政策;2月1日起,从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剔除1730个商品编码,从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中剔除27个商品编码。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继续减免或降低农产品、纺织品服装的检验检疫费用,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等。从1-2月进出口情况看,各项调控措施正在初步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加工贸易进出口降幅趋缓。2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536.7亿美元,下降25.6%,降幅比1月份缩小8.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5.9亿美元,下降23%,降幅比1月份缩小2.4个百分点;进口190.8亿美元,下降29.7%,降幅比1月份缩小18.6个百分点。
(二)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相对较小。1-2月,涉及出口退税率上调的主要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除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下降20.6%外,大部分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也低于同期其他产品出口降幅。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6.2亿美元,下降11%;鞋类出口43亿美元,下降2.3%;家具及零件出口36.3亿美元,下降13.6%;箱包出口16.4亿美元,下降7.3%;塑料制品出口19亿美元,下降10.7%。
(三)部分农产品、原材料进口增加较多。1-2月,小麦进口9.5万吨,增长4337.1%;大豆进口629万吨,增长15.1%;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7939万吨,增长6%;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309万吨,增长13%;钢坯及粗锻件进口44万吨,增长1351%;未锻造铜进口56万吨,增长20.6%。
二、当前外贸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仍然乏力。由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要面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尽管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先后3次提高了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效果仍不明显。2月份,机电产品出口408.5亿美元,下降22.9%,比1月份降幅扩大2个百分点。
(二)重要工业品出口继续减少。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对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需求进一步萎缩,价格低迷,我国部分工业品出口数量在上年减少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2月,煤出口511万吨,下降41.6%;焦炭出口10万吨,下降93.9%;未锻轧铝出口2.9万吨,下降68.9%;钢材出口347万吨,下降52%;钢坯及粗锻件基本没有出口。
(三)对新兴市场出口下降更为明显。我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市场的直接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近一半。1-2月,我对欧美日出口分别下降了22.9%、16.1%和17.5%。但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对外需依赖程度高,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而且韩国、印尼等国货币大幅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我对新兴市场出口下降更为明显。1-2月,我对东盟、韩国、台湾地区、俄罗斯、巴西出口分别下降了24.5%、28.3%、38.7%、39.1%和30.7%。
(四)单月外贸顺差大幅减少。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单月外贸顺差一直保持在250亿美元以上,去年10月份到今年1月份单月外贸顺差更是连续4个月保持在350亿美元以上。但由于今年2月份出口跌幅超过进口跌幅,外贸顺差大幅下降。2月份外贸顺差4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3.5亿美元,下降40.9%。
(五)初级产品进口值明显下降。受进口价格下跌影响,初级产品进口值下降较多。1-2月,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铁矿砂、原油、钢坯进口均价分别下降了33.5%、27.3%、38.6%、53.3%和79.3%。1-2月,初级产品进口298.7亿美元,下降44.8%,高于同期进口总体降幅10.6个百分点。(发改委网站) 专家称中国实体经济正遭受第三波冲击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有三个波段,现在就到了第三个波段,如果恶化,将对就业造成很大冲击。”在昨日举行的“全球经济危机下危机企业社会责任论坛暨广发证券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启动仪式”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这样表示。
贺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要高于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他把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分为三个波段。第一个波段是直接对中国出口业造成了冲击,我国的出口增速从双位数很快变为单位数,同时,很多外国企业赖账,形成了大量国际间的应收账款,拖来拖去拖垮了我们的很多企业。而这波冲击仍然在扩大,没有完结;第二个波段是对我国的进口企业造成了重大冲击。一方面我们国内的进口需求迅速滑落,一个月掉了30多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暴跌令原来签订了高价协议的进口原料加工企业受到重创;第三个阶段就是横向传导阶段,即间接冲击。
贺强说,他在黑龙江调研中发现有两个产业受到的冲击很严重,而这两个产业都与进出口无关。一个是焦炭,与钢铁业的发展相关,另一个是设备制造业,是给南方的企业提供设备的。去年这些设备制造商还拿到了很多订单,开足马力生产,但是没有想到国内的企业也赖账,结果造成大量应收账款。
所以贺强强调,在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冲击深化的第三波段,才是我们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很多出口企业,包括这些设备制造企业,今年上半年拿不到订单”,就会对就业造成很大冲击。(新快报)
信息来源:中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