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尤其是广东经济核心高地珠三角,当此风雨飘摇之时,其业绩更是全国经济的晴雨表。连日来,珠三角各地陆续公布了2009年第一个季度小考的“成绩单”,当中透露出一些喜人的讯息。
从目前披露的“成绩单”来看,外贸依存度高对珠三角经济的冲击可见端倪。但各地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一季度表现阴晴不定,有的城市GDP出现了同比负增长,另有部分城市随着各项经济刺激计划的落实,经济已能感受到复苏的暖意。
东莞
经济低位调整暗藏春色
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投资与消费,进出口降幅较大
【本报东莞讯】(记者王海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市第一季度经济处于低位调整运行态势,GDP亦出现小幅下滑。主要经济指标方面,预计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772.4亿元,同比下降2.5%。人均生产总值11553元,增长4.9%。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157.4亿元,微降0.4%。
一季度带动东莞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投资和消费,但进出口降幅较大。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7.7亿元,增长13.6%,增速比去年全年快1.5个百分点。全市新开工项目306个,计划总投资545.8亿元,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4亿元,增长10.2%,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了2.5%。全市进出口总额178.7亿美元,下降32.1%,降幅比1至2月收窄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8.8亿美元,增长19.3%。
内外源型经济方面,东莞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略有增长,民营经济相对平稳。一季度全市新签及增资合同外资3.6亿美元,下降53.5%;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增长1.8%。部分民营制造业增长较快,一季度民营纺织业、服装业、家具业预计分别增长15%、40%和2%。
与此同时,在国家诸多利好政策的刺激推动下,东莞经济在困境中已出现企业订单增加、行业生产逐步回稳、优质企业逆市上扬和总售电量逐月增大等回暖迹象。
据介绍,春节后东莞企业的开工率达97%以上,一季度全市外资企业签订生产合同5204宗,合同出口总值154.5亿美元。其中3月份纺织服装、玩具、鞋类产品合同出口额环比分别增长157%、93.5%和75.7%,表明部分市场需求已有所恢复或回升。食品饮料、造纸、化工和纺织服装等四大产业也止跌回升。
很多优质企业逆市上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约30%的企业实现产值增长。不少优质企业在逆市中增资扩产,一季度全市外资企业增资105宗,增资项目合同外资1.8亿美元,项目平均增资173万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总售电量则逐月增大。一季度全市总售电量1002亿千瓦时,下降4.6%。其中3月份全市总售电量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比上月增长16.1%。用电负荷最高水平超过去年同期。
佛山
GDP增速居首位
一季度增幅为11%,增速也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平均水平
【本报佛山讯】(记者段煜第)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佛山市一季度经济分析会上获悉,一季度佛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1.04亿元,增长1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但佛山市发展速度仍然处于前列,增速高于全国(6.1%)和全省(5.5%)的平均水平,继续位居珠三角第一位。佛山市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都有两位数增长,特别是技改投资大增36%,但进出口仍是负增长,进出口总额同比两位数的下降。
统计显示,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7%。据佛山工商局统计,一季度新登记工商企业1645户,注销524户,净增1121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0%;其中完成更新改造投资48.37亿元,增长36.0%;房地产投资增长4.3%。一季度共有306个项目投资立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2%,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一季度佛山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5.3%。其中出口下降22.9%,进口下降30.4%,进出口、出口和进口三项指标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2%,合同利用外资大幅下降83.23%。佛山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92%。
佛山市市长陈云贤认为,佛山一季度经济取得四大成效:经济拉动“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正增长,经济回暖特征明显;重大项目推进顺利;各项扶持资金基本到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得到缓解;广佛同城取得实质性推进。
佛山市副市长李子甫分析,佛山一季度经济有以下特点:经济运行基本面向好,不少经济指标降幅不断收窄,不少骨干企业、品牌企业、高科技企业逆势而上,经济回暖升温迹象明显;主体企业站稳脚跟,开工率基本正常,没有出现大批倒闭现象。从有效需求来看,企业订单量不断增加;从用电需求看,企业用电需求回升;从行业情况看,家电、机械装备、汽配等行业出现加快回升迹象。
珠海
一季度经济情况不乐观
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共同拖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出口下滑态势继续加深
【本报珠海讯】(记者方良腾)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一季度珠海市经济情况不乐观,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
据珠海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一季度珠海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4.81亿元,同比下降5.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2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99.72亿,下降11.4%,拉低GDP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7.81亿元,增长2.3%。
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共同拖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一季度,珠海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1亿元,同比下降32.2%。其中,制造业投资15.72亿元,同比下降39.3%,拖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9.08亿元,同比下降57.1%,拖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下滑态势继续加深。一季度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0.41亿美元,同比下降34.2%。其中,外贸出口34.32亿美元,下降23.8%。香港和美国、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7.8%,出口额同比下降了25.8%。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同比虽有增长,但所占份额不大,对全市出口带动不明显。
惠州
多项指标增幅超平均水平
几乎“全线飘红”,快步走出前两个月的负增长区间。GDP增速居珠三角第二位
【本报惠州讯】(记者戴广军)今年一季度,惠州的GDP、工业、投资、消费、出口、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的增幅均超过广东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并且,除出口、工业利润等个别指标受大环境影响较大尚未“转正”外,其他指标和地方财政收入“全线飘红”,快步走出前两个月的负增长区间。
一季度,惠州全市GDP实现259.1亿元,同比增长8.2%。在珠三角九市中,惠州的GDP增速排在佛山后,居珠三角第二位。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0.8亿元,增长4.4%。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8.95亿元,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7.75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5.64亿元,名义增长15.9%,扣除物价后实际增长16.7%。
一季度,车市和旅游消费趋旺楼市回暖明显。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31.05亿元,同比下降14.4%,这是对过去几年房地产巨量投资后的理性调整。同期,全市商品房在建面积1780万平方米,增长38.2%;商品房销售面积59万平方米,增长27.4%;商品房销售金额24.26亿元,增长21.6%,成交量和金额首次走出过去一年来的负增长区间,尤其是3月份当月的成交量达35.8万平方米,单月成交量仅低于上年12月,居上年各月的第2位,“小阳春”现象喷发。1至3月的全市商品房交易均价每平方米为4111元,比去年末的3998元,小幅上升3.2%。惠城区的一手房成交量占全市比重65.7%,交易均价为4661元,比去年末的4807元下降3.0%。楼市回暖,同时也对汽车销售、建材、安装业的需求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来源:深圳商报
|